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规章制度 > 正文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
来源: 作者:科研处 日期:2014年03月28日 10:10 点击次数: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充分履行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决策咨询机构的职责,发挥校(院)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的作用,努力开创校(院)科研工作新局面,结合校(院)实际,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两个《条例》,深入研究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特色鲜明的校(院)科研和学科优势,通过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机制,切实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和决策咨询水平,为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理论引导、智力支持、咨政服务

(二)主要目标

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发挥制度导向作用,形成研究我省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有效机制;整合全省党校系统的科研资源,每年推出一批在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和省社科界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出一批能进入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视野发挥重要咨政作用的研究成果,推出一批能进入主体班课堂的理论研究成果;打造一支在省内外社科界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队伍;在区域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理论、政府管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科学等具有优势的学科领域做大做强,确保校(院)科研工作继续居于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领先地位。

(三)基本原则

1.立足省情。加强对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研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在龙江实践的研究,总结龙江发展经验,丰富龙江精神内涵,深化符合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内涵的研究,为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理论引导、智力支持和咨政服务,充分发挥校(院)作为省委、省政府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2.突出重点。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建设理论的研究;在应用研究领域围绕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聚焦“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以解决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以及党校教学科研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以 “六个服务”、“十个深入研究”为主攻方向。

3.发挥优势。校(院)科研工作要发挥在区域经济、党的建设、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发挥贴近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优势;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整体协作的优势;发挥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的优势;发挥教员与学员科研资源整合的优势;形成有别于国民教育体系院校的科研特色和优势。

4.创新机制。建立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机制,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建立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机制,形成党校特色的教学科研咨政合力;建立学员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发挥党校特有的学员科研优势;建立项目研究全程管理机制,确保经费增长与使用效益、科研水平同步提高;完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规范作用。

二、强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思想库作用

(一)强化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功能

科研工作必须高度重视龙江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主动跟进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有力的导向和有效的组织,推动科研出精品、进教学、进决策,在事关全省大局和长远发展的问题上要能说有份量的话,以有为促有位。真正做到让省委省政府信得过、靠得住、想得起、用得上。

采取设立校(院)重点调研课题、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设立调研报告类科研成果奖项;创办《黑龙江省委党校调研报告文选》等系列措施,充分动员全校(院)乃至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教研人员加强应用对策研究,重视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充分听取党委和政府政策研究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专家的意见,真正体现研究成果的咨政作用

(二)强化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

科研工作要按照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路,促进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相互转化,积极探索构建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的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机制,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破解党校教学科研“两张皮”顽疾,实现教学科研协调发展。

科研处要参与主体班教学计划讨论、教学大奖赛、学员论坛等教学研究环节工作,充分了解主体班教学思路、教学布局、课程设置,以及教员和学员的需求,加强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针对性。同时,要将校内各级课题立项、结项,最终研究成果及时通报教务处,为优秀科研成果进入主体班课堂创造条件。

教务处要参加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科研成果评奖等工作,使科研课题立项和科研成果评奖能充分考虑校(院)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学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务处每年要根据教学内容布局和培训重点,会同科研处立项若干重大教学专题,按校(院)一般课题由科研处备案并享受相应待遇。

三、努力争取高层次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增强科研竞争力

(一)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做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立项、管理、结项工作,高度重视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教研人员提前规划设计申报课题,实现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零的突破。加强项目组织申报、形式审查和专家论证,严把质量关和学术关,确保申报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国家级、省级等各级项目的中期管理和结项工作,实现全程跟踪管理与服务,产出更多优秀等级的结项成果。

(二)坚持“四高”目标,打造科研精品力作

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建设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要按照“高立项、高发表、高获奖、高采用”的目标,通过采取加大高层次项目、高水平成果奖励力度,积极与权威刊物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等配套措施,培育、推出一批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的高水平、高层次、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努力提高校(院)学术地位,积极扩大学术影响力。

四、大力培育优长学科,打造校(院)科研人才梯队

(一)积极培育校(院)优长学科

要重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党的建设、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等学科做大做强,办成优长学科。同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的要求,办好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各学科要把对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作为促进学科发展和梯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

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责任制。省、校级学科带头人原则上必须承担有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任务,主持应用对策类研究课题。学科带头人既要体现较强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又要切实发挥带动学科发展形成创新团队和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要把上述内容作为学科带头人遴选、考核的必要条件。同时,把校级以上重点调研课题作为校(院)正高技术职称评聘和聘期考核的重要条件。

(三)抓好青年理论人才培养提高

要以青年科研协作中心为平台,培养提高青年科研人才。通过设立青年科研基金、青年重点调研课题、青年科研成果奖项等措施支持青年教研人员多出有分量成果,使其早日成为校(院)科研骨干力量。要在进修考察访学方面向中青年教研骨干倾斜。加大教研人员境内外培训进修访学的工作力度,在经费使用上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在人员的选拔上不搞平均主义,为中青年教研骨干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带动整体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推进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科研保障机制

(一)强化科研制度导向保障作用

要加大科研制度创新力度,通过不断完善科研规划制度、科研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科研项目资金匹配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等,建立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导向的激励、保障与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的制度环境,营造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促进学科生长发展。

1.坚持科研三级规划制度。以三级科研规划引导校(院)科研工作。各教研部门要在主要负责人主持下,在细化完善个人科研“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部门科研“十二五”规划。科研处要按照校委对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校(院)学科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各教研部门科研“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校(院)科研“十二五”规划。

2.建立科研项目责任制。建立以教研部门为依托、以研究项目为纽带,以项目负责人为龙头,以项目团队为主体,跨部门、跨学科的协作科研机制。同时,要不断完善各级项目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统一,享有学术独立、资源调配的权利,使其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作用,承担带好科研团队,保证成果质量的职责。

3.完善科研立项考核评价制度。在校(院)级课题、党校(行院)系统课题立项,以及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课题推荐中,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确保立项和推荐的公正性、权威性。完善现行教研人员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制定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程序和量化指标。既要考虑成果数量,更要注重成果质量。加大高层次科研成果、高采用对策性研究成果奖励力度。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现行科研成果等级认证制度修改、完善,增强其权威性、操作性、导向性。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杠杆、导向作用,建立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机制。重点保证重大对策性研究项目和高层次理论研究成果的经费配套与奖励资金。重奖对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发挥重要作用的应用对策性研究和高层次理论研究成果。为不断提升校(院)咨政研究能力,扩大科研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形成科研经费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要加强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省情资料的积累,调整图书资料的结构,加强计算机信息手段的配套,为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应用的转化,扩大我校(院)咨政研究的社会效应。《决策咨询》要按照短、平、快、多的方针,加强刊物的组稿和编写,缩短出刊周期,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的影响力。创办《黑龙江省委党校调研报告文选》,以直通车的形式送达省领导和省内有关部门、以及校内和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刊发的稿件要深度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党校教学及改革中现实问题的内在规律与运行机制,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四)加强校(院)省级研究基地管理

要强化现有的应用经济、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等三个省级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校(院)科研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做到年初有详实计划,中期有督促检查,年终有目标考核。重点考核研究基地在课题立项、决策咨询、成果产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标,考核结果要与下年度经费投入挂钩,确保基地经费的使用产生明显的科研效益。要积极申报新的省级研究基地,巩固和扩大校(院)的科研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要突出对省情的研究,明确以服务省委、省政府的咨政研究为主要工作任务。

六、畅通对外联系与交流渠道,搭建校(院)科研活动平台

(一)加强与国家级干部教育院校联系

加强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级干部学院科研部门的联系、合作与交流,争取更多的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获得更多的系统科研成果奖项。加强与国家部委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科研委托项目。

(二)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及地方的联系

深化与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相关部委厅(局)、省相关研究部门,以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合作,争取更多纵向、横向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扩大参与省内现实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鼓励教研人员在各级学术组织和党委政府的决策研究咨询部门中兼职。

(三)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

与省报、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东北网等宣传媒体建立密切协作关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阵地作用和辐射能力,不断扩大校(院)社会影响。同时,利用新创办的《龙江党校》,大力宣传校(院)教学科研改革发展成果,扩大在全国党校(行院)系统的综合影响力。

(四)办好校(院)现有学术刊物

《理论探讨》和《行政论坛》要充分发挥校(院)理论研究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作用。在保证学术权威性,扩大学术影响的前提下,更多地聚焦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校(院)教研人员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