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孙艳春:时刻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艳春 日期:2022年12月24日 11:23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既是对党走过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当下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的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的深刻认识,更是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踏上新征程的庄严警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永立潮头的成功秘诀。

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要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管党治党就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两个永远在路上”是总结百年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科学结论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所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角逐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就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刀刃向内、自剜腐肉,探索出了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将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我们党全面执掌政权后,在长期和平建设环境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整党活动、从严管理党员干部、严肃党的各项纪律、坚决清除党内腐败现象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时代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两个永远在路上”是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不能解决长期执政条件下大党独有难题,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决定着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

当前,我们党已经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的规模越大,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形成共识,保证党中央权威集中统一领导就越难;党的规模越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层级越多,要实现全党的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就越难;党的规模越大,党员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类不同的组织中,管理起来就越难;党的规模越大,在实现自我监督中,减少至上而下监督的成本、让至下而上的监督更有效就越难。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清醒、自觉和自信,也鲜明彰显了党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定力。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生成的。唯有做到“两个永远在路上”,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这就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做到全面从严治党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形成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两个永远在路上”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客观需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特别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围追堵截、打压不断升级,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和一系列的风险挑战。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党的二十大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客观需要。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坚持不懈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一以贯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使百年大党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