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朴林: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思考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朴林 日期:2023年01月28日 09:09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什么样的历史传承?是什么样的历史自觉?是什么样的历史总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寻求答案。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重要历史传承

1949年3月,面对将解放全国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面对即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使命,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就是毛泽东同志对全党的切切叮嘱,是给全党敲响了警钟。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同样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要建设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肩负着神圣使命;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这是在新征程上对全党发出的新警醒。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高度历史自觉

“三个务必”体现了传承“两个务必”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深刻思考:第一,概括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这四个包含、四个深刻,是从“两个务必”的历史渊源的宏大视野,集中阐明它对于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巩固政权的重大意义。

第二,对学习领会“两个务必”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我们要不断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这两个“不断”强调的就是历史传承性。

第三,对弘扬“两个务必”做出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这些问题强调的就是参透“两个务必”,弘扬“两个务必”。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深刻历史总结

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怀着初心使命,才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怀着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才在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怀着初心使命,我们党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历史。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在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吃着小米饭、穿着粗布衣、住着土窑洞的中国共产党人使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

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我们党经历了28年浴血奋战,才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党不畏强敌,领导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才赢得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才取得了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74年前,我们党带着“两个务必”踏上了创建新中国的征程,74年后,我们党带着“三个务必”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三个务必”必将时刻警醒新时代奋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给中国共产党人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必将使中国共产党人给人民交出新的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