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精品课建设 > 精品课研究 > 正文
党校精品课“四要素”
来源: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8年10月31日 10:13 点击次数:

党校精品课“四要素”

郭榛树

去年,全市党校系统教师培训时,我已经杜撰过一些体会,与大家做了交流。这一次,我与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他人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对第一届、第二届精品课获得者的经验和体会的学习,我觉得有四个关键词值得好好探讨、交流一下。

第一个关键词是“学术”。学术是我们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党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党校教师不管开设什么样的专题,一定要有相应的学术基础,要有一定时间的研究,甚至是长期的、终生的研究。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田嵩燕(“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发展与我党的文化自觉”)认为,“一般来说,在党校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程,都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承担课程的教师要在相关领域钻研多年,长期追踪学术前沿,做好了充分的学术准备。”中央党校党史部刘宝东教授(“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则从反面强调了长期研究的重要性。他说,“中央党校主体班的课难讲,讲好更不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讲题有时变动很大,教员不得不仓促上一些新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短期内是可以的,长远看肯定不行。”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党校教师要尽量做到教研一体化,即研究什么,就讲什么;或者是讲什么,就要研究什么。宁波党校副校长郑湘娟获奖后,“感到十分欣慰的是,自己坚持科研的主攻方向与自己从事的教学方向一致,在教学中寻找问题,在研究中探索路径,在教学科研一体化中以科研含量提升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满足学员的新需求。”当然,党校有一定的特殊性,教研一体化对于有些教师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有些老师,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党校需要法学老师,但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正好适合党校的法学老师,党校只能进民法、国际法等专业的博士,但党校基本上不会开设这方面的专题课,因而这些老师就必须根据党校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

第二个关键词是“实践”。[南宋]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党校从事教学工作,深入实践、了解实践可以说是一门必修课。我们常说,党校老师要向四个方面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同行学习(理论+方法+实践);三是向学员学习(实践+理论);四是向实践学习。这“四个学习”,哪一个都少不了“实践”。党校的学员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对实践的需求往往要高于理论的需求。在党校,有一种课,主要讲实践、讲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理论,但也会受到学员的欢迎。如省委党校米寿江讲宗教讲得很好,很多老师都听过(没有听过的,有时间可以去听一听),主要讲的是实践。中央党校经常会请一些领导给学员做报告,有的领导讲得非常精彩,如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健,中宣部副部长鲁炜,他们讲的基本上都是工作。中央党校的精品课虽然强调学术性、理论性,但也要求照应到现实维度。绝大多数精品课得主也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非常重视向实践学习。中央党校党建部高新民教授(“党内民主若干问题研究”)的体会是“关注实践,了解基层的生动实践,是把党内民主课讲活的基础。”并且介绍了关注实践的多种方式:深入基层调研;与学员深度交谈;出差在外也可以随时与身边群众、干部交谈,等等。特别是后者,他觉得,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获得大量正规调研座谈会上难以听到的具体事例。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田嵩燕也谈了她在实践方面的体会,“党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之外的项目,包括小组讨论、双向交流、下班辅导、课题指导、社会调研等等,其中也不乏事务性的琐事。除此之外,去基层挂职锻炼也党校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凡此种种,乍看上去挤占了不少读书治学的时间,细细体会却发现对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第三个关键词是“视角”。不管是讲课,还是写论文,分析问题的视角都非常重要。可以说,如果能找到一个新的视角,讲课、论文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对于讲课而言,选题新颖一般很难做到,党校讲坛上要讲的东西,大多是“热门货”、“大路货”,有的甚至是“老牙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新的视角,才能给学员带来新的思维冲击、思想冲击,你讲的东西才可能吸引学员。以前,我曾在一些场合举过一个关于厕所研究的例子。中国商场的男女厕所,面积基本差不多,蹲位也差不多,一遇上双休日、节假日,商场的女厕所总是排队。对此,大陆人早已习以为常。但有一位香港学者到大陆,发现这一现象后觉得是一个问题,就到很多商场去调研,最后写了一篇社会学论文,结论很简单,就是建议商场增加女厕的面积和蹲位。如果没有不同的视角,你根本不可能将商场厕所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果没有不同的视角,你也根本不可能发现商场厕所存在如此严重的设计缺陷;如果没有不同的视角,你也很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这就是“视角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个人非常欣赏两堂课,一个是长春市委党校党建党史部主任王健教授的课“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内动力”时,他用党的一大13个代表的人生轨迹来说明信仰的力量,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服,非常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还有宁夏党校的王琼老师的课“毛泽东诗词与中共党史”,她以毛泽东诗词作为线索来讲党史,既赏析了毛泽东诗词,又介绍了中共党史,让学员有了双重收获。可是,不同的视角从哪里来?我觉得主要来自“两跨一勤”,一是跨文化,多了解一些西方人的视角和理论。高校喜欢招聘洋博士,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没有机会留学,只能适当读点西方的经典,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视角;二是跨专业,多了解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在这一点上,我不太认同高校招聘从本科到博士都要求同一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我们常说要跳出什么看什么,如果对其他专业的知识一无所知,根本就跳不出去?三是勤琢磨,注意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想想;对于习以为常的问题,经常尝试着去发现不寻常的东西。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防洪排涝,我们经常连在一起讲,可是防洪与排涝、水灾与旱灾有什么不同呢,我从来都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但是童星认真思考了,而且讲出来一套一套的,所以童星这样的学者可以成为大家,而像我们在理论上则毫无建树,只能内心十分惭愧地戴着所谓教授、学者、专家等帽子。

第四个关键词是“叙述”。叙述是最后的环节,它是前三个要素的综合展示。讲课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展示方式也不可忽视。我们教师的研究成果,一般有两种展示方式,一是论文;二是讲课。这两种成果展示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与叙述方式的不同。假设有一个选题,让你写一篇2万字左右的论文,同时又让你备一堂课,写出一份2万多字左右的讲稿,你将如何处理?你能将2万字左右的论文直接当做讲稿拿到课堂上讲吗?肯定不能。因为论文需要的是从具体到抽象,而且越是抽象,意味着学术性越强,代表着研究水平越高。当然,抽象并不等于让人看不懂,有的抽象容易懂(比如说“经济人”的抽象),有的抽象很难懂(比如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讲课需要的则是从抽象到具体,深入浅出。俗话说:“大道至简”。对于世间的很多深刻道理,如果你都能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语言讲出来,那你所从事的教学已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艺术。“叙述”能力(表达能力是包括其中的),对于有些人可以说是天生的,就如同韩红天生就是唱歌的料,杨丽萍天生是跳舞的料。但是,叙述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可以学习的,通过多听课、多练课、多上课,是可以慢慢锻炼出来的。

对于有些老师,则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党校需要法学老师,但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正好适合党校的法学老师,党校只能进民法、国际法等专业的博士,但党校基本上不会开设这方面的专题课,因而这些老师就必须根据党校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

   作者系南京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学报)主任。

来源: 作者:管理员 日期:2018-10-31 10:13:36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