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
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
来源: 作者:洪伟达 日期:2023年07月18日 09:22 点击次数: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当前,我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强化前沿技术突破和融合应用,举全省之力打造数字经济,努力实现换道超车。笔者认为,要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在各领域推广应用,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一、培育壮大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准确把握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激发数字产业创新动能。

二、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服务场景,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能源、交通、金融等重点领域数据汇聚、流通、交易中的创新应用。逐步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

三、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模式,健全中小微企业数据融通机制,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推进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引领性研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

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

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完善公共支撑平台对接连通,搭建结构合理、智能集约的“云网一体”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健全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的数字政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二、优化大数据治理机制,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助力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发展。完善龙江数据安全法规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依法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三、改革创新数字政务业务与服务流程,健全数字政务标准规范体系,深化数据共享协作,促进跨领域、跨系统、跨业态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服务协同,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省级数据资源池,筹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和公共数据运营机构,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交易服务生态。

四、通过智能政务终端普及提升全省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线上线下相融合、在线在场一体化服务,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发展健康繁荣的数字文化

一、大力发展龙江数字文化,加强优质文化内容创作与文化产品供给,引导社会力量与社会公众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龙江网络文化产品。

二、深入实施龙江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龙江文化大数据中心与大数据标准体系,形成龙江文化数据资源池。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智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打造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与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创新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文化产业链体系。

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

一、推动数字技术和传统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服务数字化,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智慧服务普惠应用。

二、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补齐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

三、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支持多行业信息汇聚、融合、提取、展示的数字孪生城市管理应用场景,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元宇宙实现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一、推动数字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协同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二、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普及数字绿色生活方式,推进远程办公、在线会议、公共出行、绿色消费的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

三、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生产方式,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广泛使用,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

 

Copyright© 2007-2020 The Party School of HLJ P.P.C.of The C.P.C. & HLJ province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延兴路49号  邮编:150080
     网站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制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ICP备0600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