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一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系列举措。《建议》强调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面临深刻复杂的内外环境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我国具备塑造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但同时,全球地缘冲突频发、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乏力、大国博弈加剧、全球性风险挑战与全球“赤字”问题等日益突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提出全球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大倡议,为化解全球风险、完善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
全球发展倡议聚焦人类生存发展与共同现代化,着力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激发动力活力,推动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支柱”。全球安全倡议关注战争与和平、冲突与稳定,致力破解全球和平与安全赤字,倡导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营造稳定环境,铸就“安全支柱”。全球文明倡议着眼于文明间的隔阂与互信,致力破解信任赤字,促进交流互鉴,凝聚价值共识,筑牢“文明支柱”。全球治理倡议针对全球治理不公正不合理等问题,致力化解治理赤字,完善多边体系,推动公平发展,完善制度架构,构筑“治理支柱”,强化制度保障。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彼此促进,构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服务和服从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