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对于增强发展动能、扩大国内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准确把握深刻内涵。投资于物表现为投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等实物资产。投资于人表现为对全体人群、全生命周期在教育、健康、养老、技能培训等方面投资,目的是提升人的能力和潜力。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是对立统一的。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紧密结合,需要在投资于物中摒弃传统的为投资而投资、为增长而增长的陈旧观念,更加重视服务于人的因素,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投资于人中进一步明确投资于物的方向,提高投资于物的效益和效率。最终在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互动中实现有机结合,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
深入领会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投资于物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投资于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产业竞争已从“资本密集”转向“人才密集”的大趋势下,要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创新驱动、需求拉动,必须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在投资于人的重点方向上持续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战略主动,才能筑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准把握着力点。短板就是着力点,弱项就是结合部。一方面,投资于物要精准把握投资领域和方向。要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农田、城市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质量;加大科技创新投资,着力加大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等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投资于人要着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加大对生育养育教育、医疗、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公共投入,提供更多高质量、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