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实践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智慧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 习近平浙江足迹》读书分享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张虞
翻开《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 习近平浙江足迹》这本书,就像翻开一部“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新时代启示录——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宏大的叙事,书中展现的是一幅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浙江人民奋力推动改革的生动图景:从安吉余村的“石头变金矿”,到义乌市场的“鸡毛换糖”;从台风夜总书记办公室彻夜不熄的灯光,到田埂上沾满泥巴的调研脚印;从“八八战略”到“国之大者”,从“民情日记”到“共富实践”……这本书用11个专题告诉我们:治理现代化,从来不是写在纸上的口号,而是踏破铁鞋的躬身实践。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精彩的故事,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大局、着眼未来、情系人民、务实创新、敢于担当的施政实践。2022年6月一经出版,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读。下面我归纳总结了11个专题中的5个生动实例和场景与大家共同分享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的高光时刻:
一、战略篇:我称之为一张蓝图的“破茧”之路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履新浙江省委书记后,却不着急“点火”,而是密集调研11个地市,69个县市区和大部分省直部门、单位,足迹遍布全省。在台州、绍兴调研先进制造业时,三天内走访8家企业,元宵节当晚仍在车间与工人交流生产细节。终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履职浙江的第10个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正式亮出他的“顶层设计”,全面系统阐释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指向未来的“八项举措”,一个深远影响浙江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八八战略”就此呱呱坠地。
二、改革篇:我叫它刀刃向内的“硬骨头”攻坚战
2004年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一位摊主数着20多枚公章抱怨:“办个摊位变更要跑断腿!”三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一站式服务”改革落地,公章缩减到1枚。
2005年,义乌国际贸易额首次超过国内贸易额,但受县级市行政级别限制,货物保税难、出口报关难、融资贷款难,面临种种发展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义乌发展比喻成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于是在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对义乌实行了史无前例的扩权,总共下放13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义乌市政府一时被外界称为“中国权力最大的县级政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不能像小脚老太,要敢于在无人区开推土机!”总书记在义乌的改革策略为浙江民营经济闯出全球市场提供了精神指引。
三、为民篇:我称之为田埂上的“乌纱帽”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看了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有利于我们正确决策。”总书记在浙江三赴下姜村,提出“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派科技特派员指导村民种植中药材,使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的1867元增至2020年的4.2万元。
“坐在机关大楼里培养不出对群众的感情”,2006年,台风桑美登陆,几乎一夜没睡的总书记顾不上休息,驱车近六个小时察看灾情。“永远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一定要让大家在过年前住上新房!”正是总书记的带动,一批批浙江干部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四、生态篇:我总结为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
2005年的湖州矿山尘土飞扬,2020年的同一地点却是竹海连绵、民宿错落。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在莫干山脚下化作每间民宿均价超2000元的“诗意经济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全省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3.4万个村庄中选1万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实现全域美丽,开启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
五、党纪篇:要“干事”更要“干净”
2004年7月15日下午,省行政中心3号楼一楼的大会场里,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正在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脱稿讲话,给领导干部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地算了腐败的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这“三笔账”,台上字字恳切,台下鸦雀无声。
2007年3月1日,在省委党校开学典礼上的“第一课”,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领导干部留下了特殊的“四道考题”,第一道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第二道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公仆”;第三道经常想一想什么是“权力”;第四道经常想一想什么是“考验”。
书中这些带着露珠的细节,像散落在之江大地的繁星,连起来便是照亮中国改革的银河。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在思考,总书记的施政方略对于每个党员干部的巨大意义是什么,从“八八战略”中领悟“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的治理逻辑,这是方法论的升华;以“心无百姓莫为官”重塑政绩观,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核心标尺,这是价值观的校准;在改革一线锤炼“战略眼光+执行韧性”,成为破解复杂问题的“关键变量”,这是能力跃迁的路径。从“地瓜理论”到“千万工程”,从“两山”理念到“效能革命”,这些鲜活细节不仅是浙江改革发展的密码,更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行动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留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他的主政纲领,更是他的实践智慧与人民情怀。
我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以调研破题,以战略谋远,以务实为民,以作风立身,以“干在实处”的定力与“勇立潮头”的魄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