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担当
孙朝慧 第53期正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省军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人武部上校政治委员
八十年风雨历程,八十载伟大跨越。当我坐在电视机前,全程观看这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活动时,思绪难以平静。尤其是那场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它已不仅仅是一场展示国威的仪式,更像是一本立体的、轰鸣的历史教科书,一位穿越时空的亲历者,正以其磅礴之力,向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人,无声地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与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历史的回响:战火中的不屈精神
80年前,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的考验。然而,就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中华儿女没有屈服。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奔赴战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未来。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士气;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在敌后战场,广大军民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游击战,让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同盟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那些英勇的战士们,有的还只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他们本可以过着平静的生活,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场。他们中有许多甚至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我常常想,是什么让这些先辈们如此无畏?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责任,对未来的希望。他们深知,只有挺身而出,才能守护这片土地,才能让后人免受战火的洗礼。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我们在新时代仍需传承的宝贵财富。
二、和平的珍贵:80年的风雨洗礼
80年的风雨洗礼,让那段历史更加清晰,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如今,8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先辈们牺牲的基础之上的。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冲突和动荡依然存在。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侵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名现役军人,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将抗战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让大家明白我们党在抗战中所展现出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从而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三、新时代的使命:传承与弘扬抗战精神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抗战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党性修养和能力作风建设中。我们要学习抗战先辈们对党绝对忠诚的品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同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积极投身于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事业,不为名利所累,一心为党为国为民,把个人的党性修养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抗战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能力作风的建设中,积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弘扬抗战精神、践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未来的道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当我从电视机前起身,心中满是感慨。历史的回响仍在耳边,未来的道路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先辈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人武部政委,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国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抗战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抗战历史,铭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民兵训练等活动,将抗战精神融入其中,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同时,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抢险救灾、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民兵作用,展现新时代军人的风采。深化军民融合,加强与地方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抗战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现实力量。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历史的灯塔,未来的指引
80年前的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能力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实际行动践行先辈们的遗志,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历史的灯塔已经照亮了我们的道路,未来的征程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书写。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张福杰 第53期正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省体育局省体育运动学校校长
2025年9月3日,首都北京庄严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在省委党校教学楼报告厅,见证了这一承载民族记忆与时代荣光的盛典。当雄浑的国歌穿越时空,当受阅方队以雷霆之势踏过长安街,当国之重器列阵展现大国底气,万千心绪在胸中激荡,既有对历史的深沉回望,亦有对当下的无限感慨,更有对未来的坚定期许。
一、盛会见证大国荣光,心潮澎湃满是激动
回溯近代中国百年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华民族便坠入屈辱的深渊。直至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带领亿万民众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终在1949年迎来新中国的诞生。自此,中国人民挺直脊梁,开启“站起来”的新纪元;改革开放浪潮席卷而来,经济腾飞、科技突破,实现“富起来”的跨越;如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正以昂扬姿态向着“强起来”的目标奋勇前行,民族复兴的曙光已然照亮东方。
此次纪念大会上,26位国外元首与政府首脑远道而来,共赴这场历史之约。这一盛景,不仅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举办纪念活动的高度认同,更是对中国抗战历史贡献与世界意义的普遍肯定。回溯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毫无话语权,任人宰割;而今,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政要齐聚北京,共同缅怀历史、祈愿和平,这般反差,足以让每一位中华儿女心潮澎湃。这荣光,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的成果,它深刻印证:国家强盛,方能赢得尊重;民族自强,方能守护尊严。
二、军威国器映照初心,热泪盈眶皆是感动
大会进程中,诸多场景令人热泪盈眶。受阅官兵身着戎装,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眼神坚定如炬,气势磅礴如虹。他们之中,许多人正值青春年华,却已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从这些年轻战士的身影里,能清晰看到新时代中国军人的担当——他们是守护疆土的钢铁长城,是捍卫和平的坚实力量。这份青春的责任与坚守,让人为之动容,更让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有这般年轻一代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更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大会展示的各类先进武器装备。从精密的防空系统到强大的作战舰艇,从先进的战机到精准的导弹,每一件装备都凝聚着中国科技的智慧与工业的实力。这些国之重器,是国家国防力量的直观体现,更是中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见证。它们无声诉说着:如今的中国,已具备足够的实力守护和平、抵御风险;如今的中国,有能力在世界舞台上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份震撼与自豪,化作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胸中激荡,更让每一位中国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充满笃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非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宏伟蓝图。
三、赋能体校育人为本,爱国热情践于行动
作为省体育运动学校的校长,观罢大会后内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愈发强烈。体校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省育才、为国争光的重任。此次大会点燃的爱国热情,当转化为推动体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实际行动为体育强省建设、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深化体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我们将主动搭建体校与中小学的合作桥梁,一方面发挥体校在体育专业训练上的优势,为合作学校提供教练资源、训练方案,助力其打造特色体育项目,推进“一校一品”建设,让体育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依托中小学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邀请优秀教师走进体校,针对学生文化学习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辅导,补齐文化教育短板,真正实现“体教协同、育人为本”,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拓宽升学渠道,是为学生未来发展赋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积极对接省内高等院校,探索“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将与高校共同研发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体系的衔接性与实践性,确保学生既能扎实掌握体育专业技能,又能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推动校企合作、校队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赛事实践、科研创新的机会,提升其综合竞争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成长道路上找到清晰的方向。
优化项目布局,是增强体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探索承接省乒乓球青年队建设。为此,我们将深入研究项目发展需要,引进优秀教练员,完善训练设施,为我省输送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不仅是对过往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召唤。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史为鉴,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并将其融入体育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爱国情怀成为前行的动力,让奋斗精神成为成长的底色,在培养体育人才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我省建设成为体育强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观后感
徐键 第53期正处级干部进修班
省外事办综合处处长
9月3日上午,我们在省委党校教学楼报告厅集体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会现场气势恢宏,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气魄,令人震撼。当《松花江上》歌声响起,当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前,特别是当我看到战旗方队中杨靖宇支队的战旗时,我立刻想起了东北抗联与日寇战斗的壮烈场景,难以控制内心激动的心情,眼含热泪地观看了整场纪念大会。
下面,我从外交角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后感,与各位同学共勉。
一、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外交外事工作的有力支撑
在纪念大会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国防力量,一大批高精尖现代化武器亮相,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底气和自信心。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祖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国防力量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外交与国防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两大支柱,二者相辅相成,国防为外交提供实力支撑,外交为国防创造安全环境。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作为支撑,外交上的一些目标就无法达成,旧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回想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要求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和“二十一条”,但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却拒绝中国的要求,将一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践踏,中国人民无比愤慨,不能接受,在“五四运动”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当时北洋政府外交的失败,其中虽然有很多原因,包括北洋政府在山东问题上出卖民族主权的行径,但国家羸弱,没有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在,我国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有了强大的祖国做坚强后盾,全体外交外事战线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二、外交战线要有铁一般的纪律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外交部长,要求外交人员成为“文装解放军”,有铁一样的严格纪律,不仅如此,我国派出的第一批驻外大使就是从当时的解放军队伍中选拔而出。此外,周总理还向外交人员提出了“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方针,我国外交部唯一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外交学院将其作为校训,为祖国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我始终以这十六字方针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行动指南,指引自己去完成好各项工作。
三、强大的祖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强后盾
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这个愿望我们已经实现。在工作中,海外华人华侨在与我们交流时纷纷表示,他们在异乡亲身感受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强大的祖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当国外政局动荡,战乱频发,身在国外的华侨迫切的想返回祖国,这个时候,国家一次次成功的撤侨行动让深处危险之中海外华侨安全快速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一句“祖国接你回家!”温暖了所有人的心。
作为一名外事工作者,我以生在这个时代长在个时代而感到无比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