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伟大斗争精神 续写巾帼时代华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时代思考与实践启示
于艳梅 第75期省直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省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
八十载岁月如歌。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回望那段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启迪当下,照亮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妇联干部,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馈赠,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妇联组织“团结引导各族各界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把握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肩负起“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根本任务,践行好“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基本职能,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要铭记团结奋斗的历史启示,筑牢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凝聚起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谱写了共赴国难的壮丽诗篇。她们以柔肩担道义,以丹心映山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绽放出震撼历史的人性光辉与巾帼力量。这段历史雄辩地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今天的我们,要更加深刻地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当好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不折不扣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妇女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引导广大妇女筑牢“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铁心跟党走。
二要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妇女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抗战时期,面对极其恶劣的条件和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人民展现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广大妇女更是以其特有的坚韧和智慧,在生产支前、抚育后代、维持社会运转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巾帼英雄的身上闪耀着超越性别的精神光芒——那是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逆境中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面对强暴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今天的我们,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依靠奋斗改变命运,凭借智慧成就梦想,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让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女性身上焕发新的光芒。
三要赓续众志成城的团结伟力,构建支持妇女发展的社会同心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它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磅礴力量。这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策略方针,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妇女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妇女事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今天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统一战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发挥“联”字优势,善于协调各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联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政策源头参与,建立健全信息互通、会商研判、联合调研、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力争从源头上为妇女平等发展创造条件、扫清障碍、提供保障,让广大妇女能够便捷地获取服务、得到帮助、实现更好发展。
四要传承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引领妇女在龙江振兴发展中勇建新功。抗日战争是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较量,但中国人民以其坚定的必胜信念和非凡的革命勇气,克服了恐惧,战胜了强敌,最终赢得了伟大胜利。无数巾帼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她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英雄气概,是我们在新时代应对风险挑战、夺取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的我们,更要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集中力量办好“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实事。聚焦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围绕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搭建社会协作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发挥优势,支持女性在科研攻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积极介入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做实做细维权和关爱服务,做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的“娘家人”,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在实干奋斗中建功立业,在争先创优中展现风采,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江新篇章贡献巾帼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八十年前的那场伟大胜利,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和平的阳光与幸福的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妇联干部,我们必将铭记历史,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奔跑,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巾帼华章!
烽烟记忆照初心
张丽萍 第75期省直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双桦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站在窗前,秋风拂过书页间夹着的抗战历史资料,泛黄的照片里,山河破碎处仍有旗帜挺立,泥泞战壕中还见钢枪闪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胜利”二字从历史课本走向心底的沉思,那些镌刻在民族骨血里的记忆,正以最厚重的方式,叩问着我们这代政法干警的初心与使命。
我总想起史料里那个细节:河北某抗日根据地,一位农妇把最后一碗小米倒进八路军粮袋,转身又将自家门板卸下,给伤员当担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保家卫国”四个字,化作千万普通人的行动。那时的中国,没有先进武器,没有充足补给,却凭着“把一切献给党”的信仰,凭着“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骨气,在绝境中筑起长城。这让我想起我们法院的日常——接待窗口里,干警耐心倾听群众诉求,把晦涩法条译成家常话;田间地头的巡回法庭上,法官顶着烈日化解纠纷,让公平正义扎根乡土。不同的时代,相同的坚守:当年先辈守护的是民族存亡,如今我们守护的是法治尊严,是老百姓心头的“稳稳的幸福”。
曾去参观过本地的抗战纪念馆,展柜里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刀旁,摆着一本残缺的《论持久战》。讲解员说,这是一位抗日战士的遗物,他牺牲时,书里还夹着写满批注的作战笔记。那一刻突然明白,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枪炮的胜利,更是信仰的胜利;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支撑着中华民族熬过最黑暗的岁月。如今我身为法院政治部主任,常和干警们聊起初心:有人说,选择政法事业,是因为小时候听爷爷讲过抗战故事,知道“正义从来不会自己降临”;有人说,看到当事人拿到判决书时舒展的眉头,就想起先辈们守护的“国泰民安”究竟是什么模样。这些朴素的心声,不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80年过去了,烽火早已散尽,但先辈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担当、奉献”,仍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坐标。作为基层法院干警,我们或许不会面对枪林弹雨,但每一次公正裁判、每一次普法宣传、每一次化解矛盾,都是在为法治中国的基石添砖加瓦。就像当年先辈们用小米加步枪守护家国,如今我们用法律武器守护公平正义,用初心使命续写属于新时代的“抗战故事”——这场“战役”没有硝烟,却同样需要坚守;没有炮火,却同样需要担当。
历史不会褪色,精神永远传承。当我们在审判席上敲响法槌,当我们在服务窗口传递温暖,当我们在培训课堂汲取力量,都是在告慰那些长眠的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这正义,由我们守护。而这份守护,便是对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最深情的纪念。
烽火铸丰碑,初心照复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刘阳 第75期省直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农村调查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
烽火八年忆峥嵘,万众一心铸长城。
统一战线聚星火,百万军民皆雄兵。
平型关前破神话,台儿庄上展旗旌。
匹夫担当兴亡责,忠烈凛然天地惊。
靖宇草棉裹铁骨,一曼家书寄深情。
抗战精神永不灭,复兴路上照航灯。
爱国情怀燃火炬,民族气节脊梁挺。
每遇险重先亮剑,犹似当年战旗红。
党校晨钟催奋进,先烈遗志薪火承。
初心常拭党性淬,使命在肩作风清。
“两个确立”铭肺腑,“两个维护”践于行。
且待复兴圆梦时,山河无恙慰平生!
破阵子·和辛弃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9·3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并序)
孙志宏 第75期省直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省民宗委共同发展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正视历史、缅怀先烈,展现国家力量,表明中国态度,并对怎样建设中国、建成什么样的中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必须深刻领悟并化为奋发进取的能量,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纵观历史,积弱必遭欺辱,落后就要挨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记起辛弃疾《破阵子》词作,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感触良多,和词一首,与诸君共勉。
利剑直冲霄汉,万里寰宇澄清。岂可重蹈旧窠臼,但为止戈展刀兵。盛世开太平。
光辉理论指引,携手奋发前行。以身报国如所愿,告慰英魂应有灵。中华已复兴。
山河永念·热血千秋
——谨以此篇致敬抗战英烈
郭帅 第75期省直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省委网信办秘书处副处长
八十载岁月如歌,山河已换新颜。但总有一些记忆,穿透时间的帷幕,在我们血脉中奔流不息。那是白山黑水间的呐喊,是林海雪原上的坚守,是一个民族在血火中铸就的不朽史诗——东北抗联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历史的星空,也点燃我们心中的豪情。
怎能忘记杨靖宇将军?以草根棉絮果腹,却用铮铮铁骨撑起民族的脊梁。他的胃中无一粒粮食,却装满了对祖国最深的眷恋。枪声冰冷,但他的热血,至今仍在我们的记忆里奔流。
怎能忘记赵尚志将军?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北国雄狮”,一生只有一个信念:“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即便蒙受冤屈,他的枪口始终对准侵略者,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怒吼,仍在白山黑水间回荡。
怎能忘记李兆麟将军?他写下“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豪迈诗句,率领将士们穿梭于林海雪原,把战略智慧化作刺向敌人的尖刀。他的生命如流星般璀璨,照亮了东北抗战的漫漫长夜。
更怎能忘记赵一曼?这位身陷囹圄却宁死不屈的女英雄,用一封泣血遗书,写尽了家国大爱。“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字字千钧,是一个母亲最深的牵挂,更是一位战士最坚定的抉择。她的柔情与坚毅,已成为民族记忆中永恒的丰碑。
他们,和千千万万无名英雄一起,把生命化作种子,深埋在这片土地。如今,山河已无恙,盛世如所愿。但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抗联精神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
看啊,白山黑水间,英雄的故事仍在传唱;松花江畔,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这用热血换来的和平,这由信仰铸就的胜利,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承载着英烈的理想,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铭记抗战历史 强国复兴有我
孔德周 第75期省直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省委编办市县机构编制处副处长
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省委党校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大会盛况,当看到杨靖宇支队战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作为战旗方队第一个画面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大家眼含泪花不约而同响起了热烈掌声,心中更加铭记抗战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激扬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一、回望过去
80年前,山河破碎,英魂不朽,那是一段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历史。九一八事变后,白山黑水间,哀鸿遍野,通河县屠城惨案、三肇惨案、七三一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惨案等系列惨绝人寰的惨案发生,东北同胞陷入了暗无天日的苦难深渊。在生死存亡之际,由部分原东北军、中共抗日游击队、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东北抗联抗日斗争在自然环境恶劣、持续时间漫长、后勤给养奇缺、兵力对比悬殊的困境下,广大将士在生存与死亡、小家与大国的抉择面前,义无反顾担负起挽救民族危难、解救同胞于水火的时代重任。杨靖宇孤身奋战在冰天雪地,胃里一粒粮食也没有,却誓死不降,直至壮烈牺牲;赵一曼遭受酷刑折磨,宁死不屈,严守机密,展现巾帼英雄气概;赵尚志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身负重伤被俘,视死如归。以他们为代表的东北抗联铸就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铸就了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铸就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二、珍惜现在
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迎来了曙光,我们用3500万同胞的生命换来了胜利,这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屈抗争的结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响彻神州大地。
80年后,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全的国家,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局部冲突依旧存在,领土争端、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捍卫二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历史定性,抵制对抗战叙事的扭曲,纠正西方史学对“中国战场边缘化”的叙事偏差;就是要进一步展示解放军实力和决心,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实现祖国统一、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就是要进一步传承红色血脉,成为代代传承的历史基因,转化为投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三、展望未来
80年的光阴虽已冲淡诸多战争痕迹,但时间长河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精神,依旧时刻提醒着吾辈更当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振聋发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澎湃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大家心中激荡,汇聚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淬炼中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自身履职能力。其次要厚植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不是喊口号,而是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生动的爱国实践,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同心共圆中国梦。再次要激发顽强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必将面临风高浪急的严峻形势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越是艰险越向前,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培养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松花江畔的阅兵回响
李冰 第75期省直机关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
黑龙江工人报社副社长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一支支受阅方阵如山巍峨,一辆辆铁甲战车寒光凛冽,一架架银鹰战鹰掠过长空——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是一场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和平的庄严宣誓。当将士们的步伐撼动大地,当“龙江制造”的雄姿掠过苍穹,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无数赤子的心与这历史的脉动同频共振,那份深植黑土地的家国情怀,如奔涌的松花江般澎湃激荡。
步伐铿锵,回荡着穿越历史时空的英雄赞歌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回望历史,当民族危亡之际,无数龙江儿女挺身而出,投身于抗日斗争的烽火狼烟。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的名字,早已化作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图腾。阅兵式上,当“杨靖宇支队”战旗招展,旌旗猎猎,长空湛湛。展现的不仅是当代军人的豪情,更是对先辈英灵最深切的告慰。当《松花江上》响起,这歌声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告示着世界:历史的苦难我们从未忘记,英雄的鲜血从未白流,龙江大地的红色基因,已在新时代赓续传承,化为维护和平、振兴中华的磅礴力量。
铁流滚滚,见证着龙江大地的铮铮铁骨
阅兵场上,诸多尖端装备凝聚着黑龙江军工的智慧与汗水。某型主战坦克,其强大的“心脏”或许便源自黑龙江的军工企业;翱翔天际的战机,其关键部件的精密加工,亦可能凝结着龙江产业工人的匠心。从共和国长子的无私付出到新时代的转型升级,黑龙江这片热土始终以其坚实的工业脊梁,默默支撑着国家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当这些装备以排山倒海之势驶过检阅台,每一位龙江人看到的,不仅是国之重器的威严,更是家乡父老在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是“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赤胆忠诚。这铁与火的交响,正是龙江精神在和平年代最铿锵的奏鸣。
情怀炽热,涌动着新时代龙江人的担当与梦想
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阅兵,是国力的展示,是军威的彰显,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升华。对于数千万龙江儿女而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巨大的鼓舞鞭策,这是以史鉴今的启示录,也是继往开来的宣言书。这一切,都将转化为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内生动力。无论是耕耘于广袤田野的农民,还是钻研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无论是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是忙碌于服务窗口的职员,每一位龙江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同样的“阅兵精神”——严谨、精准、协作、奉献,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着“龙江力量”。这份情怀,是对过往牺牲的崇高敬仰,更是对未来复兴的坚定承诺。
九三阅兵的荣光已然载入史册,但那份被点燃的爱国热情与龙江赤子情怀,却如永恒的星辰,持续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强大方能致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黑龙江的儿女必将步伐坚定,情怀不改,赤诚守护国家“五大安全”,贡献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辉煌!